作者|窈窕妈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最近,一个65岁的素人阿姨——李冬菊,被网友骂上热搜。
21年前,丈夫出轨,她净身出户,离婚后重度抑郁,一度住进精神病院。后来在独自骑行十几个国家的过程中,慢慢自愈。
21年后,听闻前夫生病、被人抛弃,她毅然决定回家照顾。
有人不解,有人谩骂,这些年究竟经历了什么,让李冬菊忘记伤痛、既往不咎?
离婚与抑郁
1958年,河南郑州,李冬菊降生。
这个城市,是她最熟悉的故土,也是她前半生自我囚禁的牢笼。
高考失利,几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
毕业后,她被下放到农场工作,后又调去纺织机械厂。
家里、单位......每天两点一线。生活简单固定,平淡安稳。
与大多数传统女性一样,李冬菊选择结婚生子,不过是人生的必然。
那时,纺织厂三班倒,工作强度高,丈夫又频繁出差,她一个人带孩子,身体实在吃不消。
她也觉得自己应该拿出更多精力照顾家庭,做好丈夫的“大后方”。于是,她主动申请调往汽车制造厂,做起清闲的仓库保管员。
90年代国企下岗潮,李冬菊丢了工作。
但她并不担心自己的生活来源,因为丈夫已经是企业的中层管理。
她还能依靠他过衣食无忧的生活。
彼时,李冬菊做起青年志愿者,还经常义务给失恋、离婚的人做心理辅导。
可下岗第四年,李冬菊的天塌了。
她突然接到一通,丈夫的出轨对象打来的电话。
她不敢相信,自己的枕边人,竟会出轨办公室年轻女员工。
狗血又俗套。
丈夫趁机提离婚,条件是把钱带走,房子留给她。
李冬菊气坏了:人没了,还要钱和房子干嘛。
头脑一热,她选择净身出户。
她本以为婚姻还有挽救的余地,因为出轨对象也有家庭,更觉得在一起多年的“初恋”不会如此狠心。
万万没想到,丈夫转头就和新欢领了证。
44岁的李冬菊,一时间人财两空。
她茫然——
两人好好的,怎么说离就离,有啥问题不能解决呢?
她愤恨——
我怎么能这么傻,钱和房子全都不要?
她执念——
前夫长得帅,体贴又细心,像白马王子一样,睫毛又长又卷。
她无助——
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动不动就大哭。而缓解压力的唯一方式,就是不断向身边人“吐苦水”,久而久之,大家都开始躲着她。
离婚后的7年,李冬菊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坠入了无边的黑暗中。
儿子察觉出不对劲:“那会儿她看人的眼神都是直的”。
去医院检查,确诊重度抑郁。
她开始大把吃药。
药物副作用很大,虽然能睡觉了,却常常头晕心悸。
有一次,她不受控地摔倒在地上,磕松了牙。
她怕了,便擅自停药,却回到之前崩溃的状态。
复诊结果:必须住院,终身服药。
"那时候我走在十字路口,通行的车辆向我鸣笛,我一点儿反应都没有,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哪儿。"
心灵的死亡是终极的绝望。
李冬菊以为,自己再也不会好了。
求生与重生
“生活从来都是泥沙俱下,鲜花与荆棘并存。”
绝处也意味着重生。
52岁,李冬菊偶然看见大街上疾行而过的骑行车队。
“过去的我胆小怕事,没有主见,依赖性比较强,从小到大没有独自出过郑州。”
她的心一下被触动了:“好帅气,好神气。”
被压抑的生命力,仿佛找到了向上攀爬的出口。
她开始萌生成为一名“骑行者”的渴望。
于是,她给自己置办了最简单、最便宜的装备——
一副头盔和一辆100多块的自行车。
起初,她只是在家周围过过瘾。
连在院子浇花都舍不得摘掉头盔,邻居大姐瞧见都觉得滑稽好笑。
后来,儿子实在看不下去了,便送给她一辆1100块的吉安特折叠山地车。
虽然车子十分低档,但对于下岗的李冬菊来说已经弥足珍贵。
更重要的是,就此她的梦想终于能够照进现实。
2013年,她决定去西藏,却被存折上仅有的170块挡住脚步。
为了攒旅行经费,她开始打零工,做家政。同时,也学着上网查攻略,做笔记。
终于,她攒够七八千块。
时机到了,她决定上路。
但让李冬菊没想到的是,“骑行圈”也有鄙视链。因为装备不上“档次”,她屡遭骑行队伍拒绝。
于是,她把目光投向互联网,与一男一女两位网友,约好共同骑行东南亚。
与苏敏阿姨不同。
李冬菊不是为了“出逃”,而是想要“求生”。
2014年11月8号,第一站,越南。
她内心充满了好奇,觉得一切都是新鲜、神秘的。
“好不容易出去了,看看到底外面是什么样,装的全是美好的梦想。”
可是因为年纪大,骑得慢,再加上与年轻人消费习惯不同,仅同行一周, 就被队友指着说:“你滚吧”。
被丢下后,她手足无措,急得大哭。
不会当地语言,老人机也无法导航,钱也快花完了。
“真的很难很难,家人本来不赞成,不好意思回去。”
无奈之下,她打电话求助网名为“旅行者”的在越华侨。
约好晚上8点在车站见面,结果她的车晚点了几个小时,对方在车站等到半夜1点,见面后非但没有责怪她,还热情邀请她到家里住。
一有空闲,网友就骑摩托带她兜风,领略当地风土人情,品尝各种特色小吃,几天后将她安全送回国内。
虽然只有短短10天,尝到甜头的李冬菊,一下对骑行上了瘾。
钱没了,她跑去丽江,一边做义工换食宿,一边做保洁攒路费。
2015年,她一人一狗一车再次出发。
吸取上次的教训,她换了智能手机,学会了移动上网,不再寄希望于找“队友”,而是先从国内开始独自骑行。
从郑州到北极村,从西藏到三亚,从青海到新疆,从武汉到上海......
这一年,她走遍中国二十多座大大小小的城市。
“地图是一种奇特的占有,如果只是持有而迈不开脚步,那也只是一堆没有温度和意义的符号;
如果只是为了占有而迈开脚步,却没有打开心灵,那也不过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去看别人活腻的地方。”
2016年,李冬菊再次萌发出国骑行的心。
语言靠手机翻译,导航靠谷歌地图,住宿靠搭帐篷,经费靠3000块退休工资。
其他的,她没有太多准备。
“我纯粹是享受骑行的过程,而不是打卡旅游景点,风景在路上。”
接下来——
斯里兰卡、俄罗斯、柬埔寨、泰国、塞尔维亚、波黑、黑山、克罗地亚、摩纳哥、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
她的足迹遍及12国,3大洲。
旅途中,自然少不了困难与危险——
郊外找不到商店,她只能喝雨水、吃野果;
遭遇暴雨台风,她便蜷缩在帐篷里祈祷;
柬埔寨,她不小心住进安有摄像头的黑店,只能连夜冒雨逃走;
新西兰,她遇到手持利刃的小偷,战战兢兢怕被歹徒发现......
当然,这一路她收获更多的是来自陌生人的善意。
在泰国,她遇到一位中国游客,对方看到她独自骑行,就将自己的旅行计划全部改变,陪伴她走完整个旅程;
刚到澳洲,飞机托运损坏了车,她修车搞得满身油污,自觉邋遢不堪,一位女士主动上前拥抱她:你觉得自己脏,人家反倒觉得你是有故事的人。
在新西兰,她住进沙发客家里,房主又帮她修车,又带她看风景,泡温泉,吃烧烤。
让她印象最深的,是在澳大利亚骑行时正遇森林火灾,每天40多度的高温。当她骑到筋疲力尽时,一辆吉普车停在她面前,不仅把带她到安全地带,还拿了很多水果给她吃。
“明明是她在帮助我,却一直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直到把我送到有人的地方,她才离去。”
对李冬菊来说,骑行是一种学习。
它教会人用婴儿的眼睛去看世界,看不同的社会形态,让人变得更宽容,更懂得去爱、去珍惜,去回馈人与人之间的善意。
有一次,她把一个醉酒摔伤的女孩送到医院,这让她感觉到,帮助别人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在澳大利亚,她发现森林小火苗后及时报警,成功预防一场“山火”。被小男孩发到网上,成了当地的“救火英雄”。
“后来很多人会主动跟我打招呼,感觉我就像明星一样。天热中暑,有的车特意载我送出几百公里,还夸我真棒。”
有对白人夫妇,专门等在她骑行必经路口,只为给她一根充电线。
说起这些,她既开心,又自豪。
她渐渐感受到,被人尊重的温暖与美好。
旅行,让她以另外一种身份开始新生活,进行新尝试,并重新生长出一个崭新、有力量的自我。
2019年,因为疫情,她暂时结束骑行生活。
这时,她猛然发现,在国外骑行的这3年,她连药都没带,抑郁症早已离她远去。
她不禁感慨:
“心灵的致命仇敌,乃是时间的磨蚀。时间可抚平一切,也可改变一切。
在人生的旅途中,只有熬过那些无人问津的日子,才配得上诗和远方。”
慈悲与自由
4年前,她还是被大家所羡慕的,活出了自我的中年女性。
今年,她因选择回去照顾身患脑血栓的前夫,被骂上热搜。
针对大家的质疑,她坦言自己曾经恨过,觉得自己一辈子都毁了。
但这些年的骑行经历,让她想通了很多。
在她看来,能复婚就不要再婚。人都有犯错的时候,何况现在他得了癌症,需要人照顾。就算离了婚,他还是亲人。
她说自己不仅对他没恨了,而是对任何人都没恨了。
是这个广大的世界安慰了她。
如今的李冬菊,早已不再是那个怨天尤人的祥林嫂。
她已经生长出了,从“小我”到“大我”的慈悲。
有句话说,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
对于李冬菊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
“骑行的经验告诉我,这只是自己众多选择中的一个。”
现在,她的网名是「心静止水」。
在各种奇遇的经历后,她的心境早已变得平和。
在她眼里,前夫二字,不过是一个世俗身份。
“我认为人就应该是善良的,没什么可记恨的。对我而言,人生还有几个十年?重要的就是活在当下,有机会多去帮助别人。”
她选择放下心中郁结,顺其自然地去应对生活更多的可能性。
可以不被理解,但至少值得被尊重。
正如她当年,一意孤行骑行世界一样。
当前方的路变得宽阔之后,她不会再把自己的思想困在狭小的角落,让自己钻进牛角尖。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平视并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
祝愿更多的人,都能和自己的过去和解,勇敢去追求治愈自己的人生之路,无论早晚。
参考资料:
@九派新闻《65岁阿姨离婚后8年骑行12国》
抖音账号:@李冬菊(骑行世界)
@大象新闻人物采访
点击「窈窕妈妈」阅读原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