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杜巧梅 报道
在日本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宣布掌门人更替两个月后,3月17日,日本第四大汽车制造商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下称“马自达”)也在其官方网站宣布了一项重大人事变更以及大规模的汽车改组计划。
据了解,现年62岁的董事专务执行董事毛笼胜弘将升任社长,现年65岁的现任社长丸本明将担任顾问。马自达表示,这一决定将在今年6月举行的年度股东大会后正式生效。
【资料图】
官方资料显示,毛笼胜弘出生于1960年,现年62岁,自1983年3月加入马自达株式会社后一直从事营销相关工作。
2002年4月,毛笼胜弘升任马自达全球营销总部副总经理并在同年8月提升为马自达全球营销总部总经理;2004年成为马自达汽车欧洲有限公司副总裁;2016年成为马自达北美公司社长;2019年6月进入马自达董事会出任高级常务执行官、北美运营主管、美国马自达汽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2022年6月回日本马自达总部任职高级常务执行官,主管传播、公共关系、品牌业务可持续发展等领域。
除了掌门人变动之外,马自达还宣布了多位高管的变动,其中包括CFO、CTO、全球产品策略负责人以及部分区域主管。
值得注意的是,高层人事变动之外,马自达还在当天宣布了一项大规模企业改组计划。
按照计划,马自达原本的经营战略室、商品战略本部和R&D技术管理本部被整合为经营战略本部和R&D战略企划本部。尤其是R&D试作部,转移到技术本部,希望重新创建以电动化为首要目标的团队,让生产和销售直接统合在一起。
为了应对中国市场变化,马自达将中国业务本部的功能转移到马自达中国企业管理公司和长安马自达,并由中国运营部提供支持运营的框架,该框架将在全球销售和营销部新设。原本的中国业务本部、中国业务推进部、中国营销部和中国市场支持部都被废除。
在业内看来,大规模的人事及组织架构的调整背后,是电动化转型迟缓的马自达应对全球汽车转型的必然选择。
斥资106亿美元开启转型
资料显示,马自达起步于1931年,以生产三轮载重汽车为起点,开始涉足汽车制造业。1940年开始生产小轿车并于1967年取得转子发动机的生产权,从而开始了马自达公司的高速发展期。
虽然销量依然远低于丰田、本田、日产三大头部日系车企,但从自然吸气发动机到压燃发动机技术再到对转子发动机,马自达对传统的内燃机技术的执着有目共睹。
不过,在各国环保法规动向、地缘政治风险、以新四化为代表的先进技术的迅速发展等所带来的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的大背景之下,去年11月,马自达宣布更新中期经营计划并发布了面向2030年的基本经营方针。
按照规划,马自达计划在2030年前将联合诸多供应商投入1.5万亿日元(约106亿美元)到汽车电气化进程中,并计划到2030年,为其生产的所有车辆配备电动化技术,其中,纯电车型在其全球销量中的占比将从25%提高至40%(具体取决于每个国家的电气化政策和法规)。
“电动车需求比之前预想的更加热烈。”丸本明表示。
但和大多数车企不同,马自达不会在2030年实现全面电动化。相反,马自达强调拥有多种解决方案的重要性,包括内燃机、电气化技术和替代燃料。
因此,尽管面对全球汽车行业的深刻变革,但与日产、丰田、本田纷纷推出纯电平台的产品不同,马自达在电动化战略的前两个阶段依然以混合动力系统为主,预计在2024年前完成技术布局,真正基于纯电平台专属车型最早也是在2025年之后才有望推出。
据介绍,到2025年马自达将混动系统作为突破点并利用现有的多路径电动化技术生产产品;第二阶段也就是2025-2027年,马自达将引入新的混合动力系统,并计划在此阶段后期逐步投放纯电车型,尤其是在电动化高速渗透的中国市场推出专属纯电车型,并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投放纯电车型;第三阶段,在2028-2030年全面推出纯电平台专属车型并考虑加强在电池生产领域的投资。
与中期战略同步发布的还有下一代MX-5的概念车以及电驱单元研发和生产合作的声明,与诸多供应商联合投资打造未来电动化产业链。
在动力电池领域,马自达将与中国电池企业远景动力展开合作,并且将一起投入资金。一方面是确保马自达电池供应,另一方面是提高马自达日本工厂电动车产量。
公开资料显示,远景动力脱胎于日产汽车旗下的动力电池板块AESC,2018年,远景科技集团主导的产业基金收购了AESC的80%股权,并在2019年成立远景动力。自2021年以来,远景动力已经和梅赛德斯奔驰、雷诺、日产、本田等全球顶级车企达成深度战略合作,签下长期配套订单。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远景动力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4.2GWh,市场占有率排名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第9。
而在电驱装置的核心部件——碳化硅功率半导体为代表的逆变器开发方面,马自达与今仙电机制作所和ROHM签订了共同开发协议,并与今仙电机制作所成立了合资公司,就逆变器和包括线路板实际组装在内的生产技术进行共同研发。
在电机方面,马自达则与富田电机签订协议,共同研发先进电机技术,并与中央化成品、富田电机成立合资公司以便共同学习和培育电机技术。
通过与多家合作伙伴的协作,马自达预计将在2050年之前稳步应对整个供应链的碳中和挑战。
不过,与丰田到2030年导入30款纯电动车型并实现纯电动车全球年销量达350万辆和本田计划投资400亿美元、到2030年在全球推出30种电动车型并年产量超过200万辆的目标相比,马自达的电动化战略略显保守。
而从某种程度上看,马自达的电动化转型更多的是对当前行业竞争和经营形势的“妥协”。
马自达发布的销量数据显示,2022年,马自达全球销量下降13.3%,仅为111.61万辆。马自达在全球各大市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随着2030战略的提出并启动电动化转型的起步,马自达预计到2025财年(2025年4月1日-2026年3月31日),将实现约 4.5 万亿日元的净销售额,较2021财年增长约 45%。
中国业务部门大调整
虽然电气化已成为汽车行业未来发展大趋势,但马自达电气化转型并不顺利,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尽管马自达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多年,但在华业务规模并不大,处于合资车企的第二梯队。
资料显示,早在1992年,马自达就已进入中国汽车市场,并与海南汽车合作生产海南马自达,直到2006年合作终止;2005年,马自达又先后牵手一汽和长安,成立一汽马自达和长安马自达两家合资公司。
在中国燃油车市场快速增长的黄金十年里,“南北”马自达的成立也带动了马自达在华销量的增长,并在2017年达到了年销量30万辆的巅峰。
不过,在2018年中国车市出现下行之后,马自达在华的业务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数据显示,2018年-2021年,马自达在华销量分别为27.23万辆、22.78万辆、21.46万辆和18.39万辆。
事实上,尽管和不少外国车企一样,马自达在华拥有两家合资公司,但是马自达的产品线不够丰富;同时,作为一家小而美的企业,马自达规模本就不足,成立两家合资公司不仅无法起到制衡的作用,本就薄弱的产品线无法通过差异化吸引更多消费者,这也制约了马自达的规模扩张;而电动化转型缓慢也导致马自达用户的流失。
为此,2021年8月30日,“南北”马自达合并,(新)长安马自达成为一家由马自达、长安汽车、中国一汽三方合资的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47.5%、47.5%、5%。
而今,马自达又计划废除原本的中国业务本部、中国业务推进部、中国营销部和中国市场支持部,并将中国业务本部的功能转移到马自达中国企业管理公司和长安马自达。
这也意味着,在马自达全球战略的总体规划之下,马自达在中国的业务将由更接近和更熟悉中国市场的机构和高管主导。
据了解,去年三月,长安马自达宣布住冈敬担任公司总裁,原总裁中岛徹也在半个月后升任马自达中国新任董事长,并担任马自达中国事业的执行董事,负责马自达中国区业务。
资料显示,中岛徹于2019年起履职长安马自达总裁,在职期间,长安马自达先后导入次世代马自达3昂克赛拉、马自达CX-30和CX-30 EV等车型,年产销量双双突破19万辆;住冈敬则历任马自达中国第2事业部部长、马自达(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兼执行副总裁兼CFO、中国商务推进部部长和中国事业本部部长。
而无论是中岛徹还是住冈敬,都拥有全球及中国市场营销领域的丰富管理经验。
然而,由于马自达自身企业规模小、产品线短缺,加上此前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不足,南北马自达的重合并没有改善马自达在华销量。
数据显示,2021年9月-12月马自达中国销量分别为1.64万辆、1.53万辆、1.48万辆、1.46万辆。2022年长安马自达全年销量10.4万辆,同比下滑21.43%。
马自达在华销量不佳或与其车型更新较慢及陆续在华停产CX-7、马自达6、马自达8及马自达6睿翼等车型有一定的关系。数据显示,在2017年,马自达曾取得了30.94万辆亮眼的销量成绩。然而,从2018年销量就开始逐年下滑。2018年马自达中国销量为27.23万辆,2019年下滑至22.78万辆,2020年销量为21.45万辆,2021年销量为18.4万辆,五年间销量跌幅近一半。
不过,对马自达而言,完成南北马自达合并后就已经踏出了重新拓展在中国市场业务的重要一步。如今,随着2030电动化战略的推出,马自达有望重拾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力度。
马自达在其2030战略提出,第二阶段将在电动化高速渗透的中国市场推出专属纯电车型。这意味着,马自达或将针对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打造具备中国市场特色的专属电动化产品。
不过,近年来随着丰田、大众、通用、本田等传统巨头打响电动反击战,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收割市场红利,在电动化领域姗姗来迟的马自达面临的竞争和压力并不小。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