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健康报 健康报 收录于合集 #心理诊室 1个
在近日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与浙江大学脑科学和脑医学学院共同举办的“求是精神医学大讲坛”上,相关专家就公众关心的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进行了交流。
本期专家
【资料图】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唐光政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黄颐教授
问:家庭在青少年抑郁治疗中应发挥哪些作用?
唐光政:现在青少年的学业压力、人际压力都很大,作为家长,通俗来讲,应该是孩子压力的“缓冲垫”。当孩子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时,家长要提供保护,帮他减压。但是我们也会发现,生活中,有些家长不是“缓冲垫”而是“增幅器”,孩子在外面压力大,回到家里再加倍,就会出现比较难处理的问题。孩子出现抑郁情绪后,家长以什么身份来帮助孩子,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发现孩子因为情绪问题来看病时,很多家长自己也会去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甚至参加一些心理学课程,去稳定自己的情绪,更好地帮助孩子。因为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后,家长很容易出现焦虑情绪,做事情也很容易失去理智。
我们发现导致孩子抑郁的原因,包括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家庭因素等。几乎所有孩子都会谈到家庭因素,甚至有些就是困在家庭因素、父母冲突里面。面对这种情况,不是对家长进行教育、情绪疏导就可以的,往往需要家庭治疗。因此,我们也在培养家庭治疗师,更好地开展家庭治疗。帮助孩子恢复情绪,光靠医生的力量是不够的。
问:青少年抑郁障碍中的“非自杀性自伤”现象,应该如何应对?
黄颐:在临床上,要区分“自杀未遂”和“非自杀性自伤”,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两种情况往往叠加在同一个人身上。我们在临床上确实遇到一些孩子,他不是以死为目的,他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缓解情绪,我们往往要从调节人际关系的角度去帮助他。最重要的是,当你发现孩子出现这种行为时,一定要排除他有没有抑郁障碍。这种情况的评估还是非常重要的,包括精神科的全面评估,需要排除共患病。
在排除了最严重的情况后,这类孩子需要做心理治疗。目前发现最有效的是辩证行为治疗,这是认知行为治疗的一种,通过让青少年接纳自己,包括对痛苦的接纳,在接纳过程中尝试改变。这类孩子有个共同点,就是对痛苦的耐受度很低,情绪调节能力有限,这也是辩证行为治疗中关键的一部分。
问:对于被焦虑、抑郁困扰的人群,您有什么建议?
唐光政:焦虑和抑郁是非常常见的情绪,焦虑和不确定感、不可控相关,抑郁和挫折、失败相关。有些患者会因为焦虑和抑郁而感到羞耻,认为是自己心理素质不好造成的。其实这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
临床上,对于焦虑、抑郁患者,通常采取梯度治疗。比如轻度患者,首先推荐通过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睡眠,自我减压。如果这样改善不明显,就需要进行一些心理治疗;如果心理治疗还不理想,这时候就需要药物治疗。对于药物治疗,临床上有一些判断标准,比如当一个人出现明显的躯体症状、严重的睡眠问题时,通常是需要药物治疗的。有些人在焦虑情绪的影响下,工作、人际关系受到较大影响,甚至出现了坐立不安、自杀的念头,这些都是需要进行医学干预的。
有人问,一过性焦虑是否需要及时治疗。我认为,对于焦虑、抑郁问题,不是一定要等到严重了再去医院,而是自己觉得影响比较大了,就应该及时接受治疗。很多研究发现,短睡眠尤其是5~6个小时以下的睡眠,是焦虑抑郁明显的危险因素。也就是说,当因为明显的压力睡不好时,及早地对睡眠进行干预,对缓解焦虑和抑郁,尤其是防止其加重,有较好的效果。
整理:李彬
原标题:《治疗青少年抑郁 光靠医生的力量还不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