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数据 > 正文

人静为安,事静为顺,心静为胜-焦点速讯

来源:南怀瑾国学智慧   发表于: 2023-04-12 07:01:50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 “南怀瑾国学智慧” ,再点击 “关注” ,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作者:莞尔一笑


(相关资料图)

来源:儒风大家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把两只羊,放在两种环境当中。

一只散养在草原上,每天可以自由行动。

另一只拴在木桩旁,又在它旁边拴了一只狼,但是狼咬不到这只羊。

一段时间后,散养的那只羊很健壮,拴养的那只羊却死了。

它不是被狼吃掉的,而是每天面对狼,担惊受怕而死。

生活中,许多人就像那只被拴住的羊,时时恐慌,处处焦虑。

本来稀松平常的事,猜疑多了,便惶惶不安。

老子说:“归根曰静。”

人生在世,守住一个“静”字,方能回归生命的本然。

01

人静为安

有个间谍被捕,在牢房中装聋作哑,跟逮捕他的人周旋。

最后,审讯的人说:“好了,你可以走了。”

这个间谍仍然平静如水,好像完全没有听懂这句话,最终救了自己的命。

在生命的长河里,难免会有激流险滩。

不慌张,不畏缩,方能柳暗花明。

诸葛亮以空城计胜司马懿,这是“静”下来的智慧。

苏轼屡次被贬,而看淡风雨人生,这是“静”下来的从容。

一静,可以制百动。静下来,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人能平心静气,便会有一种力量,帮助我们走好脚下每一步。

静,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根本。

《道德经》曰:致虚极,守静笃。

人生无常,能静下来,沉着应对,才能踏平坎坷,摆脱艰难。

02事静为顺

翁同龢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能干成事的人,并不是没有挫折,而是他们遇事不慌张。

活得通透的人,不是没有低谷,而是跌倒了又悄悄的爬起来。

曾国藩每当焦虑时,便会静坐。即使在生死攸关的战场上,他也先让自己静下来,再做决策。

他说:“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曾国藩年轻时轻浮张狂,惹恼了很多朝廷官员,弄得自己寸步难行。

之后,他回家反省,以写日记的方式打磨自己。

当他再度出山,十年之间,连升十级。

不管官职高低,他始终坚持“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升至二品大员后,按照清朝制度,要从蓝色轿子换成绿色的八抬大轿。

曾国藩却仍然乘坐之前的蓝色轿子,轿子前既没有引路官,也没有扶轿子的人。

反观曾国藩的一生,正是不断祛除浮躁,稳中求进,从而成就了他一代大儒的传颂。

古人云:“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层次越高的人,越能安于朴素,不为浮华所囚,踏踏实实走得远。

03心静为胜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国王召集全国优秀的画家,看谁能画出一幅最宁静的画。

最后,从入围画作中挑出两幅,进行评比,悬以重赏。

第一幅,画的是平静的湖,湖面如镜,倒映群山,点缀着如絮白云。

第二幅,画的是崎岖的山,天空下着大雨,山脚下翻腾着瀑布。

靠近些看,瀑布后面有个细小的树丛,上有一个鸟巢,雌鸟安坐巢中。

国王看罢,选择了后者。

曾国藩说:“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静在心,不在境。”

这个世界纷纷扰扰,泥沙俱下,但是,只要自己内心平静,外界便鸦雀无声。

修身先静心,心有多静,路就有多宽。

同意的点个在看,请您转发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养成阅读好习惯,看完顺手点 在看

关键词:

上一条:

下一条:

推荐内容